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chromaso
Re: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ccxxyy最近才看到帖子,思考了很久,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最后想了。把自己的观点,认知和感受都表达出来。

站长这篇,首先我是认同,圈子文化是有害的。

其次,我对站长的其中一些观点,其中举的例子又或者说是论据是不认同的。

最后我认为站长表述并不清晰。

首先我是十分认可圈子文化是有害的,它会异化圈子,偏离正常的交往交流。

其次第一点。我并不赞同标签的这个观点。我个人的观点是标签的使用有好有坏。要会使用,使用对标签。才是对我们探索时选择使用这个工具的初衷。
首先我承认这句话——人的需求是复杂的是对的。而且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详细的说这句话。人的对于情感和性的需求是复杂且变化的。

那么我的第一个观点是,标签是可以用来描述自身需求的一部分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标签来寻找,从而满足自身的需求。其原因在于,虽然人的情感需求是复杂且变化的。但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对于情感的需求是大体相似的。人类对于性需求上是不同的,但可以浓缩概括的。所以可以用标签的方式来描述,但我认为这种描述是不完整。也因为这种不完整导致的不准确。我认为这是由于标签太少导致的。而且我还认为几个,几十个标签并不能准确展示人们复杂且变化的需求。还是因为标签太少。
所以我认为可以通过大量的标签去逼近人们复杂的情感和性方面的需求。

第二个观点是站长对于女s的共同点。
——很多时候试图总结「女 S 的共同点」、或是企图寻找地域、学历、专业上的分布规律一类的,也只增笑耳。
首先我理解站长这段话的意思是,「女 S 」并没有共同点,所以也就没有分布规律这么一说。所以我也可以理解成我每次在不知道对方是女s的前提下认识对方,每次都属于开盲盒,且没有保底机制。

我的观点是「女 S 」是有规律的,也可以说是共同点的。之前说过大量的标签,在有共同标签或者相似标签的情况下就可以认为这些标签是共同点,或者这些标签是「女 S 」分布的规律。
而且我认为最后做了大量的计算实验后得知没规律,这也不可笑

我认为这是人们在探寻sm规律过程中的探索点。它可能会失败也可能会成功。我认为这种尝试总结规律的行为跟物理学家试图总结物理规律是一样的,例如物理学家总结「速度规律」。企图通过寻找位置、时间、加速度的关系来总结速度规律。所以我不认为这可笑的


之后站长的举例其实并不恰当准确。中文世界里一个低劣的现象是不说人话。不用准确、易懂的词来清晰地表达。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首先我也十分讨厌把话说的高深莫测,云里雾里,玄而又玄的听不懂。只为了自身利益。站长应该也是这个意思吧。
但是站长的话,可以拆成现象是不说人话。而不用准确、易懂的词——这既是现象,也可以是站长对此的理解,也可以是站长对此现象的解决答案。

这个就容易造成歧义。

例如我就想对此反驳。使用准确、易懂的词来清晰地表达是需要一定的语文能力的。这是一种天赋但也可以通过训练拥有词感能力。其次想要达到准确、易懂效果。是需要反复斟酌的。而人们在日常交流使用的时候,是没有过多的斟酌时间。还有针对于词语,是需要有共识的。而共识其实很少。

而针对于新词,怪词方面,其实无法避免。在此我举一个例子。学科的发展是越来越细分发展,初高中的生物和化学,生物和地理方面是有联系的,但前沿的学科,生物和化学是完全不同的。 例如化学生物学科(Chemical Biology)和生物化学学科(Biochemistry / biological chemistry)。这是两个研究方向完全不同,研究内容也联系不大的两个学科。

我举的这个例子是想说明越发展越细分。越发展越扩大触及面。越细分越扩大越前沿,它们的专有名词越多也更多创造专用名词。创造这些专用名词也创造这些词无法预测易不易懂。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如果发明一些怪词的初衷,是为了助长小圈子化。我是十分讨厌的。如果是特殊现象创造的,我不会讨厌。

而且我想引申出来说一下,针对于中文世界里一个低劣的现象是不说人话。英文世界的现象可能是听不懂人话。首先我承认英文词语是十分准确的,并且很严谨。它们出一个现象造一个词,这些也导致词汇量增加。
例子就是。英语四级只需要4000个单词,六级6000-7000个单词,托福10000个。
而中文则是,《通用规范汉字表》将一级字的字量仍定为3500个。并且根据人民日报的说法。
1000个常用汉字能覆盖92%的书面资料,2000个常用汉字可覆盖98%以上,3000个常用汉字则能达到99%的覆盖面。
这个现象则是中英文在面对信息描述时采取的不同方向,在日新月异的现在,新词语的快速诞生导致中英文面对这些新信息时都有非常大的压力。
英文针对单词说于现象是十分准确。但对于现象之间的关系是不准确不易懂的。
中文针对关系是准确易懂,但现象是不准确不易懂的。


最后关于「圈」理解
首先我认为大家的行为本质上是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关联影响的复杂关系。
其次我认为之所以不会把普通(插入式)性行为的人统称为性交圈的原因是我们都在最大最普通的圈子内。例如在中国,你认识别人不会说自己是中国人。只会说xx人,例如江苏人这种二级标签圈子(散装江苏梗)。而当你要说是中国人的时候,其实很大概率面对同层次的其他圈子的人。例如面对韩国人,面对美国人。相比较中国人这个大圈子的时候。你很难说自己是xx人,原因是对方不熟悉中国圈子里的这个小圈子。所以当我们说出是普通性插入式行为圈子的时候,我们要面对的是不普通的性行为圈,例如面对「pegging圈」。

而之所以有坑或者圈的的说法,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想要满足某种归属感,个体找到抱团互助、利益互惠、合作共赢的共同空间。的确,从同一的价值取向来说,人对于圈子的诉求是正常的。

所以最后我也讨厌圈子文化而不讨厌圈子。
我的文字表达能力确实是退化了很多的。而这帖子的主楼其实是被我在草稿的基础上删掉了一半的字数来追求简约的,所以就失去了明晰度和易读性。
关于「试图寻找规律」这件事,我主要是:
- 反对认为有定然的规律存在。例如我在那一段里贴出的几个帖子链接的话,里面有各种离谱的暴论,例如「四川和重庆的女生总是很暴躁」、「做s的不能是i人」、「学习好的S感都挺强」等等。我相信某个 BDSM 属性的人的分布,与其地域、学历、性格等属性的确存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但统计学上的相关性显然绝非是定然的规律。说「A 属性的存在和 B 属性的存在呈正相关」没有任何问题,我反对的是常见的「A 属性的人一定有 B 属性」这样的暴论。
- 反对认为统计上的相关性可以指导现实中的行为。效用上讲,在统计上的相关性有限,且同一个属性的人与人之间个体差异巨大的情况下,这么做意义不大。道义上讲,这是一种歧视,也是对个体的严重的不尊重。
关于「新词」、「怪词」方面,我也并不反对因应特定内容而生的术语。例如我自己也会使用「CBT」、「pegging」这样的词,来达到简约而无歧义的表达。像是「龟头责」这种不是特别清晰,但已经尽量指明含义,选用最相关的字来组成的新词,我也完全不会反对。我反对的仅仅是明明可以表达得更清晰易懂,而要搞出怪词的情况。例如我原文里举例的「小圈」这个词,就属于最恶臭的。

这里带上我自己亲身的经历:在聚会上别人提到「小圈」,我询问时什么意思,对方说是「只玩 SP 的圈子」。我又进一步问「那 SP 是什么呢?」,对方说是 spanking。你看,明明是简简单单一个概念,居然要连续解析两次,才能知道它的意思。

明明读出来都是三个音节,却要把清晰易懂无歧义的「spanking」说成云里雾里的「SP」这种不伦不类的简写,不是很荒谬吗?如果不习惯口头掺杂英文的话,称作「笞打」不是更顺口吗?

而明明可以称作「笞打圈」(或者实在不济就「SP 圈」),非要选用一个意义不明的「小」字,实属故弄玄虚。
最后,我可能确实没有足够凸显我的本意。我确实也不反对圈子的存在,我的本意是反对现有的将 BDSM 与「圈」过度联系的风气。

这里再带上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最近有别人问起我「是什么时候入圈的」,但经过解释后,我知道对方问的是「是什么时候接触到 BDSM 的」。这种情况下无疑就应该清晰地直接问出「是什么时候接触到 BDSM 的」,因为,接触 BDSM 根本就不是加入什么圈子。但既然有很多人依然这么使用「入圈」这种荒谬的词汇,我便觉得自己应当用我有限的表达能力来劝阻。
ccxxyy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又写了很多,也删了很多。我写了很多的观点,个人感觉应该发另外一个的帖子里,但那帖两个月没人说,索性就不发了。

其实我认为以更好的阅读体验为目标还是为了简约明确,这方向无可厚非。目的本身是好的,就是执行的时候出了点小小的问题。

针对于这些观念的不同,我认为是各自经历不同,导致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所以看待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

关于这些观点看法之类的,我一以贯之的理念是求同存异,除非是原则性质问题。这种根本性质的问题。所以我说出来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感受。也是看到站长发的有一些不同看法(没有想搞对立)。

我也讨厌「小圈」这种没有明确指向,需要有更多知识进行补充,才知道的意思。
关于「SP圈」或者「spanking圈」这方面我不知道怎么说。不过我接受「SP圈」=「spanking圈」=「笞打圈」。对于「笞打圈」不做过多的评价,个人感觉是「SP圈」先入为主,导致对「SP圈」感觉更好。

其实我也认同反对现有的将 BDSM 与「圈」过度联系的风气。

其次针对于有很多人依然这么使用「入圈」这种荒谬的词汇。我内心对这种状况,觉得其实挺无奈的。「入圈」这个词指向不明确,很多人还曲解了含义,导致在阅读和交流的时候,体验不好。针对于这个现象,我自身没那个能力改变现状。所以我也就被迫表示个人接受了。

最后关于自己对于圈的看法和碎碎念
我个人对入不入「圈」其实一点也不在乎,说不说「入圈」也不在意,别人认为我是否在「圈」内,我也不在意。而且我的情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索性不在乎了。

还有站长不该当时不知道「SP」啊,毕竟站长自己就用「SP」代替「spanking」。